Our Blog

小功率管機的拯救者 Klipsch Forte IV /關培青



這幾年家用音響的發展很明顯朝向兩個方向,一方面新的數位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除了串流平台成為音樂內容的主流來源之外,還有數位的環境校正技術以及「數位處理」的揚聲器應用。像是最新主動化的Focal Diva Utopia、或是Kii的Seven,都是運用數位技術來克服傳統揚聲器過去的音質與技術瓶頸,展現出新世代High-End揚聲器的發展趨勢。

但另一方面傳統的音響器材開始流行復古風,包括日本諸音響品牌重新推出四十年前外觀風貌的器材,受到現代市場的歡迎,也帶給像是個人這種老音響迷諸多回味。此外傳統英國風格揚聲器有再度開始流行的傾向,還有類比唱盤諸如老品牌Thorens以及SME也復刻了過往的經典機種應市。專門的音響品牌朝向更小眾以及個人化發展,與主流以藍牙真無線耳機聆聽音樂的大眾市場涇渭分明。

維繫號角負載的品牌傳統

美國的Klipsch基本上也是採取了維持傳統的風格來規劃產品,在之前新金主之下導入新技術來改良傳統的揚聲器設計,在低調的作風下逐漸站穩腳步與市場節奏。除了近年來成為中價位家庭劇院揚聲系統的最佳選擇之外,也不斷在復刻廠方經典產品之下「精進」,採用最新的技術來「最佳化」具有歷史性的經典設計,個人認為這比起貿然的創新更能帶來真正成熟而能展現音樂的揚聲器產品。

所以Klipsch目前的揚聲器產品主要都還是延續了經典Klipschorn的號角設計,關於Klipschorn最有趣的故事,莫過於Wilson Audio的創始人David Wilson是因為年少時在聖誕夜聽到鄰居徹夜的聖誕歌聲,但天明後才發現竟是Klipschorn播放的錄音,因此引發了David Wilson對於研究揚聲器的熱情與興趣。確實Klipsch是非常經典的老品牌,於1946年由Paul Wilbur Klipsch創立至今已經有79年的歷史,在音響史上也有不少經典之作。

像是Klipschorn意圖貫徹全頻段號角的意圖,因此採取了「Corner-Horn」概念,將揚聲直接設計為「牆角擺放」,讓三邊的牆面成為低音的號角負載,而不再受限於揚聲器的體型,不然以低音的波長要製作獨立的號角將是非常龐大,這樣的設計也成為Klipsch的代表概念。時至今日Klipsch所有揚聲器幾乎都繼續秉持號角設計,以及在號角驅動之下的高效率發音能力;今日擴大機的功率輕易就能達到百瓦輸出,市場對於揚聲器的效率不再追求,但也因此忽略了揚聲器由於效率而帶來的諸多優勢。



日漸式微的高效率設計

日前蘇餅大在社團提出擴大機功率大小如何搭配揚聲器效率的問題,個人就有提出不是以功率大小來判定,而是「失真+雜訊特性」。性能最好的擴大機一般是功率愈大失真/相對雜訊愈低,搭配效率不要過高的揚聲器比較容易發揮性能。但多數價位較低的擴大機,在不大的功率以上失真就逐漸增高(約5-10W),因此搭配效率較高的揚聲器可以讓擴大機維持在失真/雜訊較低的功率範圍工作,以取得較佳的音質表現。

就不用說大部份的真空管擴大機失真最低的功率範圍是在1-5W之下,再加上諸如300B這樣的真空管就是約十餘瓦功率輸出,必然是搭配效率愈高的揚聲器對擴大機愈有利。一些音響玩家沈醉於諸如300B這樣令人著迷的音色,但難題就在於功率有限而高效率的揚聲器並不好找,此時Klipsch的高效率特性就顯得難能可貴了。大部分Klipsch落地揚聲器都有近百dB/W/m的效率,甚至連書架型的環繞聲道揚聲器也有90dB以上,所以絕對好驅動好搭配。而目前市面上以高效率為訴求的揚聲器品牌屈指可數,Klipsch可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如果預算非常有限,在小環境中平價小管機搭配Klipsch的書架型揚聲器就能有不錯的表現,讓用家輕鬆克服功率有限而造成的動態感不足。對於挑剔的音響玩家、卻又執著於諸如300B這類小功率管機的迷人音色,希望揚聲器既有高效率、又要能有優雅而細緻的音樂表現,那麼Klipsch復刻廠方早年Klipschorn的Heritage系列產品就是非常理想的選擇,從最大的Klipschorn到最小型的Heresy,都維持了幾乎100dB/W/m的效率,性能與音質表現也能發揮高級小功率管機的迷人音色。個人四年前就已經在嘉年華試聽過Forte III,搭配小功率的管機就能表現非常大的場面,令人非常訝異。



推出至今四十週年

至今Klipsch已經推出最新的Forte IV「第四代」款式(其實是第三代),適逢名傑/嘉年華已有引進,因此很感興趣與Forte III比較起來有什麼差異,尤其在箱體尺寸與單體配置都非常接近的情況之下,新一代的Forte究竟有什麼改進著實令人好奇。外觀上看起來Forte IV只有在底座的部份有所不同,沒有與箱身相同寬深的底板,這令古典的Forte揚聲器看起來多了一分現代感,個人比較喜歡這種風格。至於規格部份也維持了原本的99dB/W/m的效率、承受功率100W(峰值400W),甚至連分頻點也都相同為650Hz、5.2kHz,這也跟號角形式有關,如果沿用了原本的號角那麼負載的頻域也應該是相同的。

仔細比對了Forte III跟IV的資料,Forte IV同樣配置了12吋的複合纖維音盆低音單體,以及背板部份的15吋(!)的被動低頻輻射器。而主要的單體異動就是高音驅動器配置了新的相位擴散裝置,以及中音的號角驅動器K-702改為新版本(規格中的「K-70」應該是漏了「2」),至於核心的Tractrix專利中頻號角依然沿用了Mumps技術;中高音號角這些設計都是為了更準確地控制擴散特性(不是某些人士認為無止盡的擴散就是好而事實上也不可能),更能有效地發揮效率與控制環境反射的情況。

此外就是分頻網路重新設計,分頻網是除了單體之外算是揚聲器的「靈魂」部份,單體與箱體會決定揚聲器的基本物理特性,但音質表現的最佳化(不是測試規格)就要靠分頻網路的調適來達成;Forte IV當然也配置了高級揚聲器常見的「Bi-Wire/Amp」低音與中高音獨立的接線端子,以便玩家搭配兩部功率擴大機來驅動Forte IV。不過真空管機這樣「玩法」很好奇有沒有朋友試過。特別的是每只(不是每對)Forte IV都是採用橫向(前後)「對稱木紋」的貼皮製作,並且完全在美國手工生產;此外所有Forte IV都是經過「配對」所以左右聲道具備一致的特性。

更為敏銳而順暢細緻

綜觀Forte IV雖然看起來跟Forte III非常相似,但除了外觀之外其實說是另一款揚聲器也不為過,當然也就好奇聽起來有什麼差異。試聽過程嘗試了多組不同的擴大機搭配,包括NAD前後級、全真管機還有Spotless等,可以感覺到Forte IV比起前一代音質更為「流暢」,各種樂器的輪廓全無毛邊,感覺好像有刻意修飾。但特別之處就是更換不同擴大機推動Forte IV,音質的細微差異依然是清楚地呈現出來,可以說音染非常低而具備了高度的分析力。個人過去就一直強調「分析力」所指的不是細節展現能力,而是分辨出前端器材特性差異的能力;某些揚聲器雖然有獨特的討喜音色,但不論搭配任何擴大機都是差不多的音色表現,這就是揚聲器對於音質揮之不去的「染色」。但Forte IV則是可以明晰地呈現出不同擴大機細微的差異,可以輕易地分辨不同擴大機的表現。

接下來是另一個令人驚豔的情況,也就是搭配Balancetronic前後級MP.1/H-300R,額定功率每聲道僅20W,但聲音就好像撥雲見日那樣整個開朗明晰起來,聽起來明明是帶有管機的質感與韻味,但質地純淨毫無瑕疵彷彿固態電路,而且聲音的細節明確而不突兀。許總說明Balancetronic就是Lin Sam兄的大作,採取Hybrid架構;個人認為最難能可貴的是將固態與真空管的優點都保留下來,而將兩者的缺點摒除。過去個人聽過諸多Hybird設計,大多都是將兩者缺點留下的失敗之作,但Balancetronic完全克服這種困境,讓個人大開耳界。

因為實在不想將Balancetronic前後級換下來,所以就成為最後主要試聽Frote IV的搭配。在Balancetronic的推動之下,Forte IV很容易地藉由熟悉的錄音,找出音場寬深兼備的擺位,也不難從微調左右揚聲器的距離與角度,來取得明確的結像與定位,並且展現出音場中不同深度的層次;整個音場與結像收斂起來之後,質感的密度同時也達到了最佳表現。整體表現明淨的程度完全不像是由一般的真空管機所推動,而且聲音的細節感細密而自然,毫無刻劃做作的感覺,這在Forte III身上是從沒有出現過的,而且營造出寬闊的場面感與氣勢表現。只從表象上Forte IV體型來看可能覺得很平常,但要記得Blancetronic H-300R可是每聲道只有20W功率而已的300B管機!如果不是Forte IV的高效率,20W功率要能有如此恢宏的氣勢並不容易。



明淨而富有活生與動態感

以Forte IV古典美式外觀的風格給人的印象,聆聽者大概完全不能預期,在搭配Balancetronic之下可以展現出如此精緻細膩的聲音,乾淨到像是晶體機但卻又沒有晶體機常見的「無情」,顯得很有現場的活生感。最令人意外的是動態對比,這也是帶來錄音活生感的重要條件,雖然只有20W的額定功率,但在大動態與大場面的錄音之下卻顯得輕鬆自在氣定神閒,毫無任何拘束。最重要的就是演奏的抑揚頓挫能完全自然的展現,讓人沉浸在音樂的感染之中而沒有任何浮誇做作。

音域的平衡則是自然中性但帶有柔韌的厚度,比起多數管機偏厚的聲底,H-300R的穠纖合度在Forte IV上完全適切的展現;而高低音域的延伸也是開朗自然,高頻沒有白熱化的延伸但順暢飄逸,低頻則是表現出合宜的力度與飽滿感,雖然沒有誇張的超低表現,但卻能完整展現管風琴的氣勢與規模。個人要強調的,這只是搭配每聲道僅有20W的300B真空管後級的表現!Forte IV的低頻實力當然不只如此,在試聽Forte III時就已經領教過Forte卓越的低頻表現,絕對是準「Full-range」的水準。

其實個人都有一點「模糊」到底是在試聽Forte IV還是Balancetronic了,但不論如何能有如此明淨的音質表現,勢必需要Forte IV有足夠的發音能力,來展現Balancetronic的優異音質;顯然比起Forte III質感更為細膩順暢,而且反應更為敏銳,能夠完全呈現出前端不論是擴大機還是訊源之間、甚至是線材的細微差異。但依然具備了高效率的優勢,幾乎是任何擴大機都能推出充分動態,並且展現出搭配器材本身具備的特性與優點,但又略帶文雅氣息適切地傳達演奏的表情,讓人沉浸在音樂的流動中。



結論

Klipsch Fote IV具備古典的外觀風格,讓人彷彿回到四十年前Forte剛推出的那個時光,但比起八年前推出的Forte III則更具備了略為現代化的聲音風格,在高低兩端的延伸表現上更為精進自然,而且具備了更為細緻的質感表現,而且對於前端差異的分析力也更為敏銳。這也許也是復刻古典揚聲器的發展趨勢,在原有的美好聲音基礎上進一步微調與升級,取得更理想的平衡與全面表現。最難能可貴的還是維持了Klipsch一貫的號角設計以及高效率性能,這讓諸多音色優美的小功率管機有了施展與發揮的平台,而不再困於搭配現代高級揚聲器受制於效率的動態瓶頸。

至於Forte IV將近三十萬的定價當然無法說是「便宜」,但以現今主流揚聲器品牌中階落地款式動輒十餘萬的行情來說,Forte IV的價位算是合理而實惠,最重要的還是提供了高效率而優美的音質、而且更為「百搭」的選擇。不論你是High-Power的固態擴大機、或是優異的D類電路(如平易近人的NAD)都可以展現出優美細緻但活潑而具備磅礡動態的宏偉氣勢;尤其是小功率管機為了搭配揚聲器而尋尋覓覓的玩家,個人真的建議你設法把擴大機帶到嘉年華試聽室,搭配Forte IV實際試聽,或許因此你就替珍愛的擴大機找到幸福的終生歸屬了!


代理:釪環數位 04-2330199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影音高傳真 Designed by Templateism | Blogger Templates Copyright © 2014

技術提供:Blogger.